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七大慶典,了解燦爛多元的印度
2018/06/01

2018/05/30, 國際

七大慶典,了解燦爛多元的印度

 

文:黃偉雯(瑪杜莎)

各式神話下的印度節日、慶典

印度的節日、慶典何其多,不同邦也有各自重視的。其中最重要並常常出現在電影中的幾個大型極具代表性的印度慶典,大抵上都不脫離《羅摩衍那》史詩裡國王羅摩與妻子悉多,被十首魔王擄走的橋段。另一方面,破壞之神濕婆(Shiva)與妻子雪山神女,還有他們的兒子戰神室犍陀與象神甘尼許,也都是熱門的慶典明星。要了解印度燦爛又多元的形象,對幾個大型慶典絕對要有些許的認識,也是認識印度最通俗的必備入門款。

 
1+2.從「九夜節」到「杜爾迦女神節」

印度女性地位的高低被許多人討論,但不可否認的,在印度教的信仰當中,有非常多重要的女神,慶祝女神的節日在印度各邦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方式。其中,最著名的節日就是九夜節(festival of Navaratri)與杜爾迦女神節(Durga Puja)了。

對於位處印度西北的古吉拉特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九夜節了。這是一個九月到十月之間的印度重要節日,Nav是九,ra是夜,tri是身心靈三個層面,這個單字湊起來看的意思就是「九個晚上對女神的敬拜」,而且看到這個節日也就知道秋天已經到來了。秋天代表著即將來到的下半年是陰性的季節,因為接受陽光的時間減少,北半球會比較柔軟,不似那麼強烈的陽光。這樣的季節特質,適合成為慶祝女神節日的時刻。

所謂的九夜節是經過三個階段的女神崇拜:第一階段代表的抵抗惰性,所以連結的女神是形象猛烈剛強的卡莉女神(Kali)[1];第二階段代表的是活動力與熱情,連結的女神是溫和形象的吉祥天女(Lakshmi)[2],第三階段代表的是融合,連結的女神為妙音天女(又稱辯才天女Saraswati)[3]。這三個階段通過以後,代表人類對於降生到這個世界所要面臨的課題,有了更深的理解,通過每年的九夜節,可以更了解人生的真諦。

在九夜節期間,古吉拉特邦的慶祝活動特別有名及熱絡,女生們會穿上鮮豔多色彩的傳統服飾圍成圈圈跳舞。

當古吉拉特邦熱烈慶祝九夜節時,西孟加拉邦(首府就是加爾各答)也正在熱鬧的慶祝杜爾迦女神節。她是濕婆神的老婆(雪山女神)的其中一個化身(又稱卡莉女神),通常是尚武的模樣。她的座騎是獅子或老虎,這天也是她戰勝惡神阿修羅的日子,所以也是象徵善良戰勝黑暗的時刻到來。

人們為了感謝女神的幫助,所以將神像放置湖面或河上的方式將她送回家人身邊,這個節日據說是在十六世紀以後才開始普遍,英國殖民以後的印度更加興盛。印度王公們加入設計臨時女神廟的裝置藝術行列,使得這個節日期間,加爾各答成為許多臨時杜爾迦女神神龕的露天城市裝置藝術的展示場地。這個節日能在加爾各答如此興盛,大概也是因為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印度的首都就是位在在加爾各答的緣故吧!

3.萬民歡慶:十勝節

在九夜節之後,緊接著而來的就是知名度更高的十勝節。在印度神話中羅摩國王[4]戰勝「十首魔王」羅波那,大獲全勝,因此在十勝節的日落時分,會象徵性地用火將十首魔王燒掉。此舉代表人類戰勝邪惡勢力,所以十勝節(Dussehra/Vijayadashami)是全印度非常重要的節日。

羅波那是史詩《羅摩衍那》著名的大反派,他潛心苦修萬年,想要位列仙班,但是創造之神梵天一直沒有注意到他的努力,羅波那就想用「把自己的頭砍掉」這招來吸引梵天的注意,但每次砍下自己的頭之後就有新的頭長出來,如此重複了十次,梵天終於發現這位神力高強的羅波那。

梵天在他的肚臍注入甘露,並讓他擁有除了凡人以外,眾神都無法對付他的能力,還將之前砍掉的頭全部裝回他的脖子上,於是羅波那就成為著名的十首魔王形象。羅波那憑藉著神力,威脅同父異母的兄長俱吠羅以武力奪取楞枷島的統治權,並在羅波那的統治下富裕無比。但也因為他奪取政權的方式太囂張,所以梵天就讓已經成為人的形象的毗濕奴(羅摩),作為除掉羅波那的力量。因為羅波那只能受制於凡人。

羅波那的妹妹在看見俊美的羅摩之後求愛被拒,發誓要報仇,所以找來羅波那來替自己討公道,但羅波那看到羅摩美麗的老婆悉多之後,一見鍾情,便強擄悉多回到楞枷島。接下來就是羅摩與猴神哈奴曼為了救回悉多展開一連串的冒險故事,最後找到悉多,成功砍殺羅波那的經典橋段。

4.財富女神到我家:排燈節

十勝節過完,就該是印度新年排燈節了(Diwali,又稱屠妖節、光明節),這個節日在印度的重要性與我們的農曆新年和西方的聖誕節是一樣的。

排燈節通常都落在新曆的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一共有五天。在印度神話中,第三天是象徵財富的吉祥天女(Lakshmi)一年一度下凡的日子,印度教徒都會沐浴淨身,虔誠的到廟裡祈禱,並且在家裡擺放油燈,期待女神的到來。甚至,在南印度常見的蘭果麗(Rangoli)[5]圖樣,也是因為要吸引吉祥天女的到來而繪。

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也與排燈節有關。據說國王羅摩經由猴神哈奴曼的協助,打敗魔王羅波那之後,經過20天回到了他的王國,受到人民愛戴慶祝,所以十勝節慶祝完之後的20天,就是排燈節的到來。

至於信仰人數較少的錫克教徒也慶祝排燈節,但是典故又有點不同,這個跟蒙兀兒帝國有關。因為這一天是他們的第六代上師哈爾戈賓德(Guru Hor Gobind)被賈汗季國王(阿克巴大帝的兒子)放出來的日子。

5.罪得赦免: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Thaipusam)得視印度淡米爾曆而定,在每年的一至二月間月圓之際舉行,這個節日也是戰神斯坎達(Skanda,又稱室犍陀或姆魯甘)[6]的誕辰。

印度教信徒視大寶森節為感恩、懺悔、贖罪及再次許願的節日。為了感念神靈過去一年的幫助,信徒會在節日當天,在身上用鋼釘或是鐵絲等物品穿過身體,作為一種贖罪的方式。據說因為這天受到戰神的保護,加上參與的信徒在大寶森節之前,都會嚴守「淨身」的規定(在一個月或七七四十九天前開始準備嚴守戒律、包括禁慾,禁賭、吃素及睡地板等),這樣一來,在大寶森節當天就算身穿百針也不會覺得疼痛,事後也不會在身體上留下疤痕。根據傳統,一年當中也只有這一天可以有這種神效。

信徒會以苦行的方式自殘及折磨自己的身體,扛起象徵神祇的卡瓦第(Kavadi),徒步走往印度廟或是印度教的聖地。最重的卡瓦第可以高達70多公斤,平均約需六個月才能打造完成。通常,人們會以繩子與鐵鉤將卡瓦第固定在懺悔者身上,尖鉤刺穿皮膚但都不會流血;也有些人會在背後以鐵鉤穿刺身體掛滿水果,這一切的行為都是為了消彌自己過去一年的罪,向神懺悔獲得來年的新生。這種旁人看起來無比可怕的贖罪方式並不僅限男性,女性也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贖罪。

這種激烈的贖罪手段,在印度已經禁止,所以基本上在印度的大寶森節也看不到了。但這種大街小巷渾身穿刺的傳統、遊行人潮,卻被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印度人給保存了下來。所以目前若要感受最完整的大寶森節激烈實況,就要來到位在吉隆坡郊區的黑風洞,這裡被當地印度人視為印度教聖地,大寶森節盛大的慶典與穿刺遊行,應該足以列為非物質的世界遺產程度了。

 

甘尼許(Ganesh)是很受歡迎的印度象神,象徵好運及財富。祂最喜歡吃甜食,所以印度的甜點,如此甜到令人頭皮發麻又多到不勝枚舉,就可以知道甜點文化與他們的宗教信仰也有不可分割的關聯。

象神是濕婆與雪山神女帕爾瓦蒂的兒子,想當初雪山神女倒追濕婆神很久(是的,女神也是可以倒追男神的),後來終於感動濕婆神,再加上她自己不斷修練提升自己的能量與神性,最後濕婆神終於被感動,進而愛上了雪山神女。不過婚後的濕婆依舊認真修行,並且時不時就要出門去打妖怪,所以雪山神女有一次就因為濕婆出門修行的時間太久,要避免自己無聊就用泥土(一說是身上的體垢,這個跟濟公搓體垢變神奇藥丸有異曲同工之妙)塑成一個小男孩陪自己玩。

不料,有一天離家多年的濕婆回家之後,第一眼就看到在門口玩耍的小男孩,以為雪山神女做了對不起祂的事(濕婆醋勁實在太大了)一怒之下就砍下了小男孩的頭。雪山神女氣急敗壞地從屋內跑出來時,已來不及阻止,後來濕婆知道自己太衝動,便出門去殺了看到的第一隻動物的頭,倒楣的大象就這樣把象頭給了小男孩,成為象神了。

象神獲得眾神的祝福,有點像睡美人剛出生時,每一位神仙教母都給她一樣特質,因此象神就擁有了御軍的能力、學識的能力,據說祂因此成為《摩訶婆羅多》史詩的紀錄者,還因此拔下自己的象牙當作書寫的工具(所以象神的形象都是斷了一根象牙的)。

象神節(Ganesh Chaturthi)一般在九月前後,慶祝的時間多半在七天上下,也有到十幾天的。慶典期間會送上各種甜點、鮮花與香水等祭品,並在慶典的最後一天會把象神裝飾一番,送祂回天上。至於送神的方式就是將祂送入水中,而這個慶典活動以孟買女王項鍊港灣(Queen Neckles),同時也是孟買市區最熱門的散步濱海大道(Marine Drive)最為熱鬧。在電影《孟買日記》(Dhobi Ghat)當中,也有這個相當具有代表孟買的節慶畫面。

7.彩色人生:荷莉節

荷莉節(Holi)又稱灑紅節,一般來說都是在三月前後,主要是慶祝春天到來,萬物新生,周而復始的一年再度到來。因此印度各地都會將穀物粉末染上顏色,互相向對方撒粉末同歡樂;有大麻成分的白色飲品,在慶典當中也是熱門飲品(下一個篇章會敘述)。

荷莉節的典故來自《薄伽梵歌往世書》裡的記載,阿修羅族國王希蘭亞卡西普(Hiranyakashipu)擁有天上地下無雙的法力,所以開始驕傲,就要自己國家內的百姓不要信奉毗濕奴。但是希蘭雅卡希普國王的兒子缽羅訶羅陀(Prahlada)是毗濕奴神的忠實信徒,他不願意聽從父王的命令,所以國王找來自己的妹妹霍利卡(Holika)來懲罰自己的兒子。

霍利卡欺騙缽羅訶羅陀到暗藏火爐的地方,卻為自己準備了防火的斗篷,可是當暗藏的火爐燃燒起來的時候,卻反撲在穿了防火斗篷的霍利卡身上,於是霍利卡就被燒死了,而缽羅訶羅陀竟沒有被火焰波及!人們相信這是毗濕奴的神力扭轉了局面,所以人們開始用七種顏色的彩色水來噴灑缽羅訶羅陀,並且可以重新開始信仰毗濕奴。


電影裡的各式慶典

電影《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一開始的歌舞片段中,有一幕男主角最為英挺帥氣的模樣,就是站在大象上射箭,一把火將惡神像射穿焚燒,獲得萬民歡呼景仰。劇中的節慶是以濕婆神及象神為主,每二十六年一次的慶典需要有嫁入皇室的媳婦,來頂煤炭火盆,步行至濕婆神廟祈福。這個畫面的另一層意義是:半人半神的巴霍巴利王以人之子之身戰勝邪惡勢力,這是相當具有意義的一幕。

至於二○○二年膾炙人口的印度電影《寶萊塢生死戀》,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Dola Re,那首慶祝杜爾迦女神節的經典歌舞。當年印度寶萊塢影壇的兩大女神艾許維亞・雷伊(Aishwarya Rai)與瑪都麗(Maduri Dixit)聯手合跳的經典歌舞,至今很難再被超越。這部電影是不少印度鐵粉的入門電影,相信這段歌舞許多朋友至今應該都印象深刻。

來源: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9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