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竹科助攻台廠前進印度 專家:國家形象、產業行銷應要走前頭
2018/07/02

竹科助攻台廠前進印度 專家:國家形象、產業行銷應要走前頭

  • 賴至巧

 

印度代表團2016年訪新竹園區狀況。新竹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積極推動新南向工作,期望集結產官學研及印度姊妹園區等力量,協助園區廠商打進印度市場。竹科日前召開專家座談會,就台商前進印度做深入的討論與辯證。與會專家強調,政府應加強國家形象的行銷工作,助廠商一臂之力。

主持人、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指出,新南向國家中,印度無論從人口結構或市場商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只是時空背景不斷改變,台灣須重新思考如何因應大環境的變革,而政府希望透過專家的論證,在執行新南向工作時更有成效。

印度理工大學海德拉巴分校與竹科、中科和雲林科大進行產學交流。右一為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新竹科學園區

竹科代表團2016年參加印度海德拉巴ASPA會議合影。新竹科學園區

竹科副局長許增如(右三)2018年訪問印度,與業界代表交流。新竹科學園區

1Q18印度各品牌智慧型手機市佔

印度各區都市居民手機品牌偏好結構

印度地區2017~22年智慧型手機用戶數預估

竹科近年加強與印度交流

 

吸引印度人才 深化鏈結

應邀擔任引言人的聯發科顧問郭耿聰指出,他12年前奉派擔任聯發科印度總經理,這是聯發科對經營新興市場的長期承諾。印度是個25歲以下人口佔60%以上的年輕國家,印度對台灣也有很高的期待,且一直以來攜手聯發科,在當地培養手機相關的設計人才。

對台灣而言,我們需要更多的科技人才,也需要有在地公民能成為台灣長期的夥伴。郭耿聰建議政府透過與新竹園區高度連結的交大、清大,長期培養印度背景的工程師。提供給印度裔的獎學金,可考慮向下延伸到大三、大四,一旦由企業聘用之後,企業可以回饋基金的模式,將工程師聘僱費用視為招聘費用,如此可以將國家經費循環使用,達到最高的效益。

其次,印度工程師水準參差不齊,台灣應鎖定第一流、第二流的印度理工學院畢業生。第一流的畢業生,台灣必須與Google、微軟、Amazon等國際頂級企業競爭,很難取得優勢,因此至少應針對第二流的工程師,政府如果能在國家形象等總體面的工作多下點行銷功夫,企業招聘也就能事半功倍。

另外,印度手機市場雖非瞬息萬變,但前後幾年確實也有很大的變化,廠商應在第一線去理解當地市場環境的變化狀況。台商如果個別前往參訪,恐怕不容易深入堂奧,若以在國際間深具聲望的新竹園區為平台,應能受到當地熱情的接待。

印度市場變化 中國大陸插旗成功

針對新竹園區可以扮演的角色,1992年時第一次訪問印度,之後也有十幾次印度行的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指出,兩年多前,印度手機市場第一品牌是三星,在地品牌中以Micromax排名第一。然而,現在三星在印度市場的領導地位,已經被來自中國大陸的小米所取代。根據IDC的數據,2018年第1季的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小米排名第一,市佔率超過30%,三星則是25%,但前五大品牌已不見當地品牌的蹤影,街道上除了小米之外,到處可見Vivo、Oppo、華為等中國大陸品牌的手機,當地知名的Micromax、Lava則被擠壓到低價功能機市場,市佔率均已無法與中國大陸品牌競爭,唯獨印度信實(Reliance)集團以電信服務搭配低價手機,勉強佔有一席之地。

兩年多前訪問印度,並拜訪印度信產部的RS Sharma與Ajai Kumar兩位次長時,黃欽勇曾當面指出,如果印度不在一年內建立明確的手機產業發展政策,印度將在中國大陸手機品牌入侵時毫無招架之力。此一預言,不幸一語成讖,如今前進印度的台系手機配套廠商,除了應蘋果之請外,最大可能的合作夥伴反而是中國大陸的手機廠商。

台灣科學工業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表示,台商前進印度應先理解策略方向。他說,前進印度到底是為了當地的市場、投資,還是為了配套,而台商基於經營結構的侷限,前往海外投資偏好拉幫結派,因此園區公會成立「跨域投資委員會」,希望在廠商前往海外投資時能夠提供一臂之力。

交通大學教授黃經堯則認為,印度穆迪政府提出100個智慧城市的計畫,但智慧城市計畫有很多在地的考量,如今到交大、清大就學的印度學生,將來就是台商拓展印度市場很好的管道,只是我們應多方提供更多的產業訊息,讓印度留學生融入台灣的產業環境中。

國家先行 竹科搭平台進印度

黃欽勇另外指出,政府機構探討印度商機應有一套共同的認知與說詞。印度本身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也是個聯邦體制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深度理解當地市場的複雜性。台灣應該由新竹園區領銜,扮演行銷平台的角色,讓園區廠商站在園區的平台上銷售產品、提供服務。

政府對印度當地市場的經營,應由「國家形象」先行,由新竹園區塑造「台灣高科技產業是供應鏈最佳夥伴」的形象,在優質的國家形象背後,無論是人才招募、零件產品的行銷,甚至顧問服務等各項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毫無疑問,印度要建立手機為主的工業體系,台灣是最佳夥伴。只是台印雙方都在觀察等待。印度方面認為印度市場潛力雄厚,不來印度深度經營,是台商自己的損失;但對微利的台商而言,雖不至於錙銖必較,但無利可圖的買賣,台商是斷然不會輕易涉險。所以,最好的方式是由政府領銜出擊,可以透過贊助印度半導體協會、手機產業協會、電子零件協會等電子業相關組織的年會,或與印度當地知名媒體合作,不斷提供台灣電子業的產業訊息,以擴大台商的經營縱深與主動吸引對方來台的效益。所以,經營印度商機的順序應是「行銷—銷售—製造」,也就是製造大軍之前,國家與產業行銷先行。

黃欽勇與郭耿聰都強調,印度是個大國家,派到印度的必須是能征善戰的強兵猛將,而不是隨機指派的一般經理人。政府如果要深度耕耘新南向市場,就得長期布局,並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區域市場專家。或者由外貿協會、駐外代表處負責當地人脈,由台灣專業機構指派專家,透過巡訪的方式分工,長期有效的經營當地市場。

新竹園區為協助台商經營印度市場,也邀請了安侯建業(KPMG)與世正開發做為新竹園區執行新南向工作的策略夥伴。除了世正建設已經在邦加羅爾 (Bengaluru) 機場附近圈地興建產業園區之外,與台灣、印度兩方政府深度合作的KPMG台灣分所營運長游萬淵也指出,印度當地法令規章十分複雜,KPMG隨時準備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

前進印度:正是時候,還是「再等等」?

穆迪政府是印度30年來,第一個過半的執政黨,而穆迪事實上在上一次選舉時,訂下的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目標,也是吸引選民的重要因素。經歷4年的執政考驗,執政黨BJP認為7~8%之間的經濟成長率,已經是可以跟社會交代的發展成果。過去四年的執政期間,穆迪政府修正了金融規範、稅制,並且投資鐵公路等基礎建設,讓資源能夠相互流通,促進了印度經濟的穩定發展。但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的調查報告,在190個被調查的國家中,印度對商業活動的友善程度,僅僅排名第一百名。離下一次全國大選不到12個月,穆迪是否準備好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另一方面,印度2018第1季的GDP成長率高達7.7%,每個人都瞭解到,要加速經濟成長,以吸納更多年輕,即將進入社會的年輕族群,並且創造更多的中產階級。外商、外資當然是印度政府期待的推力,而2017年400億美元的外資投入金額,也並不差。但每年7~8%的經濟成長率,對很多國家而言是個傑出的成就,對印度龐大的人口,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目前印度的狀況很難說是令人滿意。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7年印度的年均所得為1,709美元,而中國大陸已經來到8,123美元。儘管大家都認為,在印度的貨品流通比以前容易一些,但反對者批評穆迪政府修訂的勞工法規,幾乎讓大企業無法解雇員工;2016年底的大鈔換鈔事件,打斷了資金流,只是一次擾民的金融改革工程而已。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背後還有經常帳大規模赤字的問題。印度的問題千頭萬緒,頗難在一夕之間解決,而台灣廠商經營印度市場,在初期勢必免不了虧損、事倍功半的壓力,前進印度應該選現在,放長線深入經營,還是等諸事齊備時再萬船齊發?

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id=0000535605_QG676ZM3LA3Z6168WNZ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