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新創 讓小農有錢賺

印度僅次於中國與美國,是世界上第三大農業市場,13億人口泰半從事農業。但是農業商機絕大部份被諸如農業設備製造商馬恆達(Mahindra&Mahindra)、久保田、或農化供應商拜耳等大公司賺走。
為改變這種局面,新創農業平台將目標對準家庭式的農場,透過資訊科技及新創企業的模式,試圖顛覆傳統農業方法,重塑印度農業景觀。
在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省,農民將蕃茄、黃瓜等農產品送到最近的接送站,檢視過其大小形狀顏色損傷後,聚集到物流中心,然後以卡車運到小雜貨店。12小時內這些蔬果就已排列在首府班加羅爾雜貨店的貨架上。
這個名為「忍者推車」(NinjaCart)的平台,是2015年農業新創公司63Ideas Infolabs為簡化產銷管道所建立。該平台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納加拉詹(Thirukumaran Nagarajan)說,印度農產品價格在到達商店前,通常至少要剝六層皮,經過層層中間商的狠殺猛砍。

然而他發展出的行銷平台讓買賣各方利益均霑。農民付給批發商的費用減少,雜貨店主以智慧手機上的App安排送貨到店,省去親臨市場的麻煩。消費者也享用到更新鮮更便宜的食品。
「忍者推車」與大約4,000位農民及2,400位零售商合作,每天處理160噸農產品。6月並展開在鄰省坦米爾納桂的產銷作業。
另一個App 「農業夥伴」(Agribuddy),提供農民最適宜他們耕地的作物、殺蟲劑及肥料等資訊,協助農民耕作更有效率,會派出「夥伴」擔任農民的顧問及經紀人,負責蒐集耕地類型、作物、家庭結構、家庭收入等資料,透過智慧手機與公司互通。
「農業夥伴」三年前在柬埔寨創業,發展非常成功。今年1月在班加羅爾設技術中心。在南部安得拉省完成試驗後,將展開正式全面的服務。「農業夥伴」科技長拉德克里緒南(Vivek Radhakrishnan)說,許多農民種植的作物並不適合其耕地,農民還需要貸款和其他投資,並教導他們作物的耕作周期等知識、協助他們銷售產品。
他強調引進新方法有助提高生產力。「農業夥伴」透過顧問銷售種子及肥料給農民,並保證農民可取得銀行貸款。農業新創公司已開始獲得金援。以加速計劃襄助新創企業的Gastrotope公司與安得拉省政府合作,在2019年6月前對10家公司投資100萬美元,助其種植、包裝、配銷農產品並提供農業科技的建議。Gastrotope是由軟銀創辦人孫正義之弟孫泰藏旗下的槲寄生(Mistletoe)公司與印度GSF及Infobridge顧問公司共同成立。
印度總理莫迪計劃2022年前使農業收入倍增,消費者支出將隨之提高。他亦在2018會計年度將農業預算增加13%。

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