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日車商南向 避貿易戰火
2018/09/11

日車商南向 避貿易戰火

  • 2018-09-07 23:40經濟日報 編譯/洪啟原
  •  
由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波及,紛紛進軍東南亞國家開拓新市場,期望增加更多收入來源。 圖/路透

由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波及,紛紛進軍東南亞國家開拓新市場,期望增加更多收入來源。這個發展對目前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至關重要,除了眼前的營收外,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也繫於此。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汽車大廠豐田汽車為分攤美國對進口車和汽車零件開徵的25%關稅,每輛車的平均售價將提高6,000美元,這個數字幾乎是豐田在美國銷售汽車的平均售價的20%。豐田必須大幅度調整原先的策略,以因應川普的關稅政策。

豐田資深管理長白柳正義表示,雖然豐田並未將美國對進口車開徵25%關稅等因素納入上季的獲利及銷售預測,但關稅對豐田往後的影響甚大。豐田去年向美國出口70萬輛車,若不採取任何措施,豐田將因關稅額外增加4,700億日圓(422億美元)成本。豐田4到6月這一季的營業利益年增19%至6,826億日圓,優於預期,削減成本和提高品質是兩大功臣。儘管如此,豐田對下一年度的獲利預測仍持平看待。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公司山本浩一說,豐田慎重看待這件事,顯示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安。

由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波及,紛紛進軍東南亞國家開拓新市場...
由於日本汽車製造商受到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貿易戰波及,紛紛進軍東南亞國家開拓新市場,期望增加更多收入來源。 圖/路透
 

不過,從豐田上季營收可看出一線希望,而這個希望就在泰國。雖然豐田在泰國的市占率高達30%,但過去兩年來在貨卡車和其他方面都面臨更激烈的競爭。豐田表示今年的銷售目標是要比去年成長25%至30萬輛,但有不少專家對此持懷疑的態度。

豐田上季在亞洲市場的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勁增40%至1,422億日圓。山本浩一表示,受惠於創新全球多功能(IMV)系列的貨卡車和其他車款需求強勁,豐田正在泰國「收復失地」。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亞洲銷量的好壞決定了獲利的多寡。例如,本田上季營業利益年比成長11%至2,993億日圓,其中機車銷售為921億日圓,占總銷售30%且營業利益率高達17%,主因是東協國家和印度的摩托車銷售穩健。許多印度女性騎乘本田的機車通勤,而非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本田機車在越南市占也極高,本田幾乎成為當地摩托車的代名詞。

另一方面,本田正改變對東協的經營策略,由摩托車轉向汽車的策略開始發揮功效。本田正鼓勵泰國消費者從摩托車轉向。同時,泰國的經濟狀況改善、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更有能力買汽車。這個政策促使本田的亞洲特定車款Brio在泰國賣地比旗下其他車款更好。

鈴木汽車則是計劃在2030年達成在印度銷售500萬輛車的目標,要比去年財政年度的銷售量成長三倍,並預計興建更多汽車製造廠,以響應印度總理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運動。與此同時,稱霸東南亞市場多年的日本卡車及巴士製造商也正擴大銷售、增加服務網路,期望在這個穩健成長的市場中抵擋中國同業的競爭。

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335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