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印度引資奏效 躍製造大國
2018/10/11

印度引資奏效 躍製造大國

位於Noida的印度最大購物中心DLF Mall of India。

 

 

 

孟買市中心高樓建築工地林立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於2014年5月的國會選舉中,挾其擔任古吉拉特邦(Gujarat)首長時的高人氣及發展經濟的政見,取得選舉壓倒性的勝利,並於同年9月25日起推行「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 MII)」政策。在發展製造業的政策強力支持下,莫迪政府預期將目前製造部門占約GDP總額的16%提升至2025年的25%,並歸納出28個部門,以做為MII政策的重點扶植產業。

 

該政策主要目的係藉由降低海外直接投資的門檻及限制,爭取外國企業至印度投資及設廠,同時引進高科技設備及技術,來提升基礎設施,並強化印度國內製造業生產能力及產品品質,以推升製造部門技術升級及產業轉型並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推升GDP總值及稅收,最終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在發布MII政策後,印度海外直接投資(FDI)流入自2014年至2017年計增加33%,2016至2017年度外資流入金額計達600億美元,較前一年度增加8%,顯見該政策及印度龐大內需市場已吸引外資投入。MII政策在政府持續支持下,預期將有愈來愈多輔助策略來促使外資投入,例如提高產品或零組件關稅、增加政府採購案中印度製造商品的比重等。因此有愈來愈多外資企業為掌握印度龐大內需市場而持續投入。

南韓品牌廣告滲透率極高,搶占新德里機場

南韓手機品牌三星(Samsung)今年7月就宣布完成位於印度首府新德里近郊諾伊達(Noida)工廠的擴建,該工廠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手機工廠,年產量上看1.2億支。全球家具龍頭IKEA在8月8日於印度第四大城海德拉巴開立第一家印度分店,而印度政府亦要求該公司需於開店後五年內,採購30%在印度製造的品項,以響應印度製造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IMF)2018年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EO)」資料顯示,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17年第一次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17年印度GDP達2.6兆美元,過去10年內翻漲一倍。在印度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中表示,2018年第2季(4-6月)GDP成長率達8.2%,主要受益於製造業、建築業及消費的增長,也顯示印度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印度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全力改善投資環境,並藉由簡化投資程序、增加投資優惠等方式,加強招商之力道。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經商便利度評比」中,印度在全球190評比國家居第100位,較2017年第130名進步30名。主因1.設立公司、2.獲得營建許可、3.獲得貸款、4.跨境貿易、5.稅賦、6.破產解決等。由於經商便利程度直接影響當地及海外企業的投資意願,印度經商便利度的進步,也直接反映在近期國內外投資的成長上,顯示印度政府改善投資及經商環境的努力取得成效。

印日合資之Maruti-Suzuki汽車市占逾半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資料,2016年印度FDI流入為全球第九位,僅次於美國、英國、中國大陸、香港、荷蘭、新加坡、巴西及澳洲等國。

與我國產業有競爭關係的南韓、大陸,或與我產業有互補關係的日本、新加坡等企業,挾其政府支援或國際化品牌的優勢,大舉進軍印度市場。印度政府統計,新加坡投資金額自2000年自2017年累計達638億美元,占整體FDI的17.34%,為印度第二大外資國;日本投資金額269億美元,占整體FDI的7.32%,為第三大外資國;南韓是第16大;在屏除我國部份企業考量稅務優惠等因素,經由第三地投資後,我國則名列第37位。

印度製造政策含括產業範圍廣泛,在印度政策及內需市場催化下,是我國企業必須關注的焦點。台灣以製造業及對外貿易立國,不應在這場戰役中缺席。(作者是外貿協會市場拓展處研究員)

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amp/story/5612/340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