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一個演員改變一個國家?
2018/12/26

一個演員改變一個國家?

 

  野心勃勃地想要通過電影改變國家,是阿米爾·汗一直追求的目標,因為「沒必要為自己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應該羞恥的是國家在那一方面存在著欠缺」。

  作為在中國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印度演員,阿米爾·汗的幾部作品包括《三傻大鬧寶萊塢》《偶滴神啊》《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等,都在中國內地市場取得不俗的票房,讓觀眾充分領略到了印度電影的獨特魅力。此外,他的最新作品《印度暴徒》近日又將在中國的各大影院上映。預告片中阿米爾·汗印度版的「加勒比海盜船長」造型加「韋小寶」風格的表演,應該會讓中國觀眾感到親切。阿米爾·汗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自曝喜歡《鹿鼎記》,想出演韋小寶。

  雖然阿米爾·汗是印度的國寶級演員,但他卻是印度影視界的一朵「奇葩」。先來看看神奇的印度電影:每年印度寶萊塢生產的電影比全世界其他地方加起來的數量還多,據說長期保持吉尼斯世界紀錄。但這些電影絕大多數都是莫名其妙的「尬舞」片、非常俗套的愛情片,以及類似「手撕鬼子」的開掛神片,而且印度電影基本上在三個小時以上,腦殘的劇情加上冗長的內容,這些元素在其他市場是不會有票房的,但是印度人民很喜歡呀。對於生活在炎熱地帶、缺乏空調的印度人來說,買一張便宜的電影票,吹著空調,在電影院里待上一下午,真是一件美事。因此,你可以想像一下,90%的印度電影是怎麼樣的畫面。

  阿米爾·汗的成功之所以另類,是因為他的電影從來不靠這些套路取勝。不論是早年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是近一兩年名聲大噪的《摔跤吧!爸爸》等等一系列作品,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首先這是一個好故事,更重要的,它們能夠與觀眾達成共鳴、與真實社會達成共鳴。

  阿米爾·汗的幾乎每部作品都會揭露印度社會存在的某些社會問題,他努力通過戲劇化的表達促使人們去認識、反思這些問題,進而推動國家進步。正如他自己所說,拍攝電影不是用來迎合誰的,當拍攝了一部對自己國家有一定批判意義的電影時,這對國家就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是進步的第一步。

  1.阿米爾·汗的巨星進化史

  雖然阿米爾·汗正式的從影經歷是從1988年開始的,今年恰好30年,但是他的電影啟蒙卻要早得多。阿米爾·汗1965年出生在一個電影世家,父親是製片人,伯父是導演,家族中有很多從事電影相關行業的,這對他的人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上世紀80年代有一部風靡中國大陸的印度電影叫《大篷車》,導演就是阿米爾·汗的伯父,而擔任影片製片人的正是他的父親。所以阿米爾·汗的電影啟蒙教育是坐在家裡,聽那些上門的編劇導演們向他的製片人父親講述自己的劇本。

  儘管如此,阿米爾·汗的父親也沒打算讓他子承父業,因為拍電影實在很苦。曾經為了投資一部電影,阿米爾·汗的父親幾乎是傾盡全力,但是票房不盡如人意,還給家裡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所以父親希望阿米爾·汗努力學習,做個律師、醫生之類的體面工作。

  所以阿米爾·汗在孩提時短暫地當了幾回童星之後,便進入到學校,跟其他同齡人一樣升學考試。不過他的天賦以及叛逆還是展現出來,後來他拍攝的電影當中,有不少情節都是他自己的親身體會。在2007年《地球上的星星》發佈會上,他的老師就現場「爆料」:阿米爾·汗就是經常站在門口被罰站的孩子之一——他非常聰明,但不喜歡死讀書。是不是有一點《三傻大鬧寶萊塢》里蘭徹的影子?

  除了聰明、叛逆之外,阿米爾·汗強大的意志力和執著也是相當出名的。估計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為了拍攝《摔跤吧!爸爸》先增重56斤、后減肥50斤,為了真實地演繹55歲和29歲的兩段人生。而且是先增重,再減肥,阿米爾·汗說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有動力減肥。真是不給自己留任何後路。下面這張圖可以讓大家感覺一下,這需要多大的意志力:

  記者問他為什麼不用道具或者特效呢?這樣多省力氣呀。阿米爾·汗的回答如下: 「服裝道具不是不行,但我自己感受不到肥胖。作為演員,我覺得那不好。」

 

  這可不是阿米爾·汗第一次上演這樣的「肥瘦自如」的好戲。

  阿米爾·汗在接拍《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前拍了一部動作片,他經過一年的魔鬼訓練,包括每天做1000個俯卧撐,最終練出了八塊腹肌。但是在隨後的《三傻大鬧寶萊塢》里,40多歲的他要扮演一個20歲的大學生,他不得不改變自己健身教練一般的身材,變成乾瘦的年輕人。為此,阿米爾·汗採用了打羽毛球的方式來鍛煉,這樣可以保持臉部緊張,還能瘦下來,為此他需要早晨4點起床,訓練兩個小時之後,再趕去片場,跟所有人一起開工拍攝。在這個拍攝期間,風雨無阻,阿米爾·汗展現了自己強大的意志力和自製力。所以有人感嘆,從來沒有人像阿米爾·汗這樣,付出如此大的努力,只是為了讓表演更加真實自然。

  當然,這絕對不是阿米爾·汗最瘋狂的舉動。從年輕的時候,他就以「一根筋」著稱,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玩命,就連興趣愛好都不放過。阿米爾·汗很喜歡打網球,他的喜歡就意味著刻苦訓練,很多年他都沒有缺席過一堂課,即便是在禁食的齋月也是如此。玩魔方和國際象棋也是達到了很高的專業水準,比如20秒能夠復原魔方等等。

  阿米爾·汗對於自己喜愛的事物都表現出了超過常人的專注與執著,這都是他追求完美的體現。

  比熱愛更難做到的是他的敬業精神。即便阿米爾·汗在印度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但是他卻並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他拍攝電影期間,絕不會參加任何電視節目和廣告的拍攝,而且幾個月的時間,始終待在片場,跟大家在一起工作。

  阿米爾·汗的作品不僅涉及所有的電影類型,他的身份也從單純的演員,逐漸成為身兼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等多重身份的「全能影人」。在片場,他做大家的表率,準時坐班車去片場。結果只有一次他遲到了一小會兒,但班車嚴格按照發車時間就走了,根本沒有因為阿米爾·汗這位大牌的演員還沒到就推遲發車。

  阿米爾·汗的另外一個過人之處是,他非常喜歡跟年輕的導演合作,即便是這個導演此前的作品並不出名,或者遭遇了票房滑鐵盧,他都會給導演講述自己劇本的機會,也會盡全力支持他們的拍攝。

  當然,阿米爾·汗也經歷過事業的低谷:電影不賣座、婚姻破裂、民眾抵制、社會偏見……但是,他從來沒有被打倒過,而是越挫越勇。在從影生涯的中期開始,阿米爾·汗每一部影片都是經典,他總是用好作品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

  2.演員首先是公民,要承擔公民的責任

  我首先是一個演員,以演戲和娛樂大眾為業。在此基礎上,我會通過電影傳達我想要表達的東西。其實,我認為這是每一個印度公民的責任,對於社會問題,不僅僅是演員,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看法通過某種途徑表達出來。

  ——2007年阿米爾·汗接受《孟買訪談》採訪

  相信盡每個人的微薄之力,可以改變一個國家,阿米爾·汗一直秉承著這樣的信念。印度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反映到了阿米爾·汗的電影裡。在印度,反對他的人也大有人在,大家指責他的「每一部都是在揭露國家的傷疤」,阿米爾·汗的回應是:沒必要為自己祖國被放在聚光燈下而羞恥,應該羞恥的是國家在那一方面存在著欠缺。

  能夠把嚴肅、揭露社會陰暗面的題材拍成大眾喜聞樂見、叫好又叫座的票房冠軍電影,估計也只有阿米爾·汗有這個本事,比如他的《摔跤吧!爸爸》。這部在中國創下12億票房的印度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印度一塊女子摔跤金牌誕生背後的故事。即便上映已經有兩年了,現在看來還是有一種深深的感動,非常燃的感覺。

  隨便一列,這部電影就戳到了印度的幾個痛處:包括女性長期被歧視、不作為的官僚體系,以及印度社會的保守和封閉等等。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全世界的一致好評,並不是因為僅僅是一部勵志電影,更重要的是它智慧而深刻地揭露了印度國情,揭露社會問題,撕開國家傷疤,阿米爾·汗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醒民眾,去改變糟糕的現狀。

  在《阿米爾·汗:我行我素》這本傳記當中,花很大篇幅介紹了《印度往事》這部2002年出品的電影。這是阿米爾·汗第一次既作為主演、又擔任製片人的電影,講的是印度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故事。電影不僅保留了寶萊塢電影華麗的歌舞和音樂,還融入到了電影發生的歷史年代,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大片。阿米爾·汗借電影深刻地反映了英國殖民者對印度的所作所為和影響,並由此反思歷史對今天社會的塑造和問題,獲得了全世界的共鳴,以及奧斯卡提名。《亞洲時代》的評論是:「是阿米爾·汗教會了印度,要敢於去追逐奧斯卡之夢」。

  從此之後,阿米爾·汗就開啟了自己電影人生的另一段:他此後的每一部電影,都在反映印度社會存在的各種各樣問題,包括填鴨式的教育體制、近乎變態的競爭機制、日益膨脹的社會人口與日益增強的貧富落差、官員的不作為和腐敗、掩飾犯罪顛倒黑白、鎮壓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等等。

  光拍電影還不夠,阿米爾·汗還製作了《真相訪談》的電視脫口秀節目,直接而深度地探討印度社會的各種問題,比如下面這一集阿米爾·汗痛斥印度的種姓制度,裏面直接提到「賤民」在印度社會遭遇的種種不公,讓人觸目驚心:

  這個節目做了好幾季,其中一半時間是揭露印度女性所面臨的不公和悲慘遭遇,包括殺女嬰、兒童性侵、強姦、包辦婚姻、巨額嫁妝、家庭暴力等等。要知道,在印度,整個社會,包括很多印度女性都認為女性就是低人一等,生來就是被鄙視、被詛咒的。據說,在印度想要非常惡毒地罵人,就是「願你生個女兒」,跟其他地方的「祝你斷子絕孫」是一個程度的。

  可想而知,阿米爾·汗做這樣的節目,為女性和弱勢群體爭取權利,是冒著多大的風險和罵名。據說,他因為做這個節目,遭到各種人身威脅,為此他甚至換了防彈汽車。

  當然,這並不是阿米爾·汗出名之後才故意為之,而是他從很年輕的時候,便不斷地以公民要求自己、不斷地把推動社會和國家進步作為自己履行公民義務的一部分。

  其實阿米爾·汗大可不必如此,他已經擁有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成功,享受電影帶來的盛名和金錢,與社會的精英階層一道高高在上,不必刻意關心社會底層。但阿米爾·汗卻做出了與大多數精英完全不同的選擇。

  在阿米爾·汗看來,人生有兩種活法,一種是忍受(或接受)現有的方式,一種是負起責任、奮起改變。很清楚,阿米爾·汗選擇了後者,他時刻準備著履行自己作為公民的義務。

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81226/2941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