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國際望遠鏡】邱劍佩:印度是最佳的磨練場
2019/01/17
到印度工作要面對重重難關(路透社)
到印度工作要面對重重難關(路透社)

印度特派員:邱劍佩/教育工作者

最近跟一位派駐在德里的台幹(編按︰來自台灣的管理層人員)聊天,他分享了一段在此地工作的經驗,讓我很有感。

一開始是我無意中提到自己的一個小體悟,「國內有些人對印度充滿着浪漫的想像。」不料,這句話像小石子般,在水面激起了漣漪,台幹先生有感而發地說:「我覺得我應該讓老闆知道實情。我好像不應該把我的工作做得那麼好,因為老闆會以為,在印度工作就跟在台灣一樣,容易得很。」我問他:「那你該如何在不被老闆責備,以及讓他知道你遭遇到那麼多麻煩之間求得平衡呢?」他無言了兩秒,苦笑地說:「我還沒想到。」

 

我建議他,應該把經歷過的細節記錄下來,他謙稱自己知識管理的能力有點弱,沒想過要記錄這一切。所以當下,我決定雞婆地替這位敬業的台幹把他的感受記錄下來。畢竟,在印度工作的困難,只有同樣在這裡工作的人才懂。

 

我繼續聽着他的故事,「我在印度把工作做到跟台灣一樣的水準,老闆看到成果的時候,非常開心,但是他不知道那是我花了比台灣多非常多的力氣與時間才完成的。在台灣,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固定的規格,我只要跟各部門聯繫好,然後東西做出來就是我想要的,但是在這裡,做出來的東西不是顏色不對,就是格式不如我原先的要求,這樣就得重新溝通,全部來過。如此來來去去往往得花上好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可是老闆完全不知道這一切,他認為理所當然。如果我或是我的同事下次沒達到相同的水準,老闆反而就會覺得我們沒盡力,或是他覺得我在這裡既然一個人可以完成這些事,就不會再添人手,因為添了人手就是浪費,我就會偷懶。」

 

跟我聊過類似工作上所遇到的麻煩的台灣朋友,台幹先生不是第一位。在這裡的中華民國公務員、台商、老師都遇過同樣的問題,例如公務員要約印度政府部門的公務員見面,不是得花時間摸索出正確的窗口,就是瞄準了正確的窗口,卻老是找不到那個對的人。

 

又比方說,台灣老師想在印度校內辦活動,但是系上的主事者完全無意幫忙,即使只是請他依其職權打個電話借個場地、跑一下申請補助的流程,他都一副又不是我要辦這個活動的姿態,硬拖到活動開始前48小時才肯挪動一下他的金手指。這些都是活生生,而且完全浪漫不起來的實例。

 

不過,秉持着在印度就要轉念的個人中心思想,我覺得,印度是台灣年輕人極佳的試煉場之一,試想若這所有的磨難、無助、挫折與沮喪,我們都過得了關,甚至跟台幹先生一樣,將工作都做到了台灣人習慣的標準,那世界上還有哪個地方我們不能闖的呢?

 

此外,我誠心地建議主管們,要另眼相看曾經在這個地方經過長時間(以本人的標準,3年是低標)單打獨鬥的下屬,因為這些人多半有着絕佳的耐力、行動力、溝通力、分析能力(因為具有分析力才能智取當地人)及過人的樂觀本性。具有上述能力的人,你能說,他不是幹才嗎?

來源:https://hk.news.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realtime/article/20190112/5913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