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Daily Issue)印度智慧城市百座缺一 建設慢條斯理
2019/03/08
印度百座智慧城市是Modi任內提出的重大政見之一,圖為講者展示智慧城市中的綠能建設。法新社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一上任後就陸續推出多項備受世人矚目的招牌政策,其中一個最令全球資通訊業者睜大眼睛的是百座智慧城市任務(Smart Cities Mission),計畫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當中,然而卻始終因為進度緩慢、不夠智慧等因素而為人詬病。

印度於2015年宣布智慧城市計畫,在多次全國競賽中選出提案被認可的城市,並給予入選城市一定經費以進行智慧城市規劃,印度於2016年選出第1批智慧城市入選名單,總共分4批選出,截至2019年1月,99座智慧城市名單已出爐,但仍有1座智慧城市資格仍舊懸缺。

 

相較於獨立建國以來長期執政的印度國大黨及其聯盟,現任執政的印度人民黨向來採取親商、重視經濟成長優於分配的思惟,儘管如此,在智慧城市任務這個指標性政策可以看出,無論執政者是誰印度仍然維持一貫的緩慢步調。

城市的成長及困境

智慧城市對印度意義重大,尤其是在90年代改革開放後,各種城市病癥一一浮現,已成為印度執政者一大考驗,然而各界期待,智慧城市可以促成印度城市跳躍式發展,以克服種種城市快速發展下的困難。

從現在起到2050年之間,印度將是全球城市人口成長最多的國家,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處人口司的預測,2020~2050年間,印度城市人口將增加3.94億,總數來到8.76億人,增幅遠高於中國大陸、奈及利亞於同期分別增加的2.17億及1.8億人。

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勢必成為印度城市管理的挑戰,城市資源分配不妥、或管理缺乏效率,不僅造成社會的嚴重不穩,也將戕害經濟產業的競爭力,因為隨著用以謀生的工作逐漸從鄉村往城市聚集,這些未來新增的城市人口絕大多數不是創業家,就是進入各行各業的勞工。

目前印度主要城市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全球11個空污最嚴重的城市,有7個位於印度,這些空污雖然部分從鄰國飄來,但印度本身經濟成長帶動的車輛及用電成長也難辭其咎,數據顯示,自1951到2018年間,印度道路長度每年增加4%,但同期車輛數成長卻達每年11%。

另外,印度如孟買旁大型貧民窟的形成,也主要是受到90年代經濟開放,大型都會區飛快成長而吸引眾多勞動人口前仆後繼尋找飛黃騰達的機會使然,有鑑於印度經濟預計將以將近10%的速度成長多年,預計城市人口及資源的管理壓力更形龐大,而有賴各種效率更佳的科技化解決方案加以因應。

印度智慧城市進度緩慢

儘管如此,印度智慧城市似乎再度透露出印度長久以來的民族性格,也就是其行政繁冗、緩慢,卻又不急不躁,儘管政府設下明確具體的施政目標,但印度往往會一拖再拖,長此以往,跨國業者對此也習以為常。

首先,自2016年1月及5月選出第一批共33座智慧城市以來,之後印度分別於2016年9月選出27座、2017年6月選出30座、2018年1月選出9座智慧城市,迄今印度仍有1座智慧城市的位子懸缺當中,若根據印度政府的規劃,其實印度智慧城市任務應該要在2022年告一段落。

根據印度政府新聞資訊處於2018年12月31日公布的智慧城市發展進度。2018年10月時,已入選的智慧城市尚有1成尚未依公司法成立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s;SPV)以作為各智慧城市計畫的主要執行者,不過到了2018年底,全數智慧城市均已成立SPV。

然而在智慧城市各計畫,可看出執行效率並不佳。在總共5,151件子計畫中,僅534件、約1成出頭的計畫已完成,1,177個計畫仍在進行當中,僅677件子計畫進入招標階段,這意味,有半數以上的子計畫仍在紙上作業當中,儘管已獲選的99座智慧城市,有60座其實早在2016年9月以前就已經確定取得資格,有9成智慧城市入選迄今至少超過1年半,可見多數印度入選智慧城市起步顯得溫吞。

智慧城市軟硬體建設

不過整體而言,印度智慧城市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方向。已有11個城市已完成智慧命令控制中心,29個城市正在推動智慧命令控制中心,在智慧道路方面,4個城市已經完成,另有34個城市正在興建,已有18個城市完成智慧水計畫,另有35個城市正在建設當中,在太陽能計畫部分,8個城市已經完成,另有42個城市正在興建當中。

在軟體部分,印度住房及城市事務部推出宜居指數(Ease of Living Index),於2016年6月選出116個印度城市進行評比,評比於2018年1月正式展開,並於2018年8月公布結果。

印度也推出智慧城市獎學金及實習計畫,以提供給在都市計畫、設計、工程、資通訊、交通、金融及社會等領域的學生,截至2018年底已獲得3,000件申請案。

印度另外舉辦相關競賽以推動智慧城市,例如創新整合及永續城市投資大賽(Cities Investments to Innovate Integrate and Sustain),以提供貸款或獎金的方式鼓勵永續交通、ICT及數位支付方面等具創意的智慧城市計畫。

被犧牲的居民

然而自智慧城市任務提出後,多年來印度政府始終因為智慧城市疑似是個為城市菁英階級錦上添花、卻未能為現在及未來可能成為城市居民的普羅大眾雪中送炭而備受質疑。

擁有全球人數最多貧民、以及深藏在印度各都會區的貧民窟一直都是全球議論紛紛的現象,雖然沒有一致的統計方式,但The Conversation報導,有數據指出,孟買及德里居民有50%以上居住在貧民窟,而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則指出,孟買及德里居民居住在貧民窟的比率各為41.3%及14.6%。

智慧城市乍看之下初衷本來就不是為了解決貧民問題,但Modi本身就曾在2016年說過,百座智慧城市希望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基本城市服務,希望透過在制度面、硬體面、社會面及經濟面的全面性開發,以滿足居民的渴望及需求。由此看來,平衡居民居住水水準、提高城市吸納能力、以及利用ICT技術改善城市管理效率應該都是Modi希望達成的目標。

不過,在打造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印度媒體不斷傳出貧民權益遭犧牲、民眾居所遭強拆的新聞,例如在比哈爾邦首府、也就是獲選為該邦智慧城市的Patana,Meena Bazar與Amu Kuda Basti兩個貧民區已成為智慧城市任務下的犧牲品,為堆土機夷為平地。

此外,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也指出,印度在建設智慧城市時需要徵收大量土地,但過程中卻導致農民權益受損,以安得拉邦智慧城市Amaravati為例,開發商鼓勵農民以自己的農地交換高價的住宅或商業用地,乍看之下農民可以選擇,但由於印度於2013年修改土地徵用法,所以農民僅能將農地換成住宅或商業用地,遑論在Amaravati許多自願交換農地的民只是自己不下田、而交由佃農耕種的地主,因此將農地交換為住宅或商業用地,唯一受害者只有沒有拿到補償的佃農。

城市以人為本,智慧城市與城市開發差異只在實現的工具是科技或非科技手段,但是在打造智慧城市、實現宏大願景時,印度似乎也割捨了許多重要的人事物。

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tech/dt/n/shwnws.asp?cnlid=9&id=0000552115_hws07iwy2iampp4m40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