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爭相發展電動車之際,印度政府也不甘落後,宣布未來3年提供1千億盧比(約15億美元)電動車補助,但與歐美不同的是印度著重支持電動機車、三輪車及巴士,期望「共享移動」能化解國內交通擁塞問題。

 

印度政府自2015年起已提供90億盧比電動車補助,而未來3年加碼補助的對象包括100萬台電動機車、50萬台電動三輪車及7千台電動巴士。這項補助還包含5.5萬台電動車,但限定為計程車或出租車,不含私人電動車。

 

新創電動車製造商SUN Mobility創辦人梅尼(Chetan Maini)表示:「依照他國經驗,大家可能以為汽車才是電動車產業的發展重點,但印度和西方大不相同。」

 

2017年在班加羅爾創立的SUN Mobility專門開發電動機車、三輪車及巴士,與印度政府的電動車政策不謀而合。

 

印度除了交通壅塞問題嚴重之外,人均偏低也阻礙汽車銷售,反而有較多人購買機車及三輪車。去年印度汽車銷售量約220萬台,低於機車銷售量2,160萬台。

 

另一家電動機車製造商Ather Energy創辦人梅塔(Tarun Mehta)表示:「政府終於對電動車產業提出正面明確的政策。」

 

該公司去年在班加羅爾銷售起價1,600美元的電動機車,主打觸控螢幕儀錶板及其他新科技,目標客群鎖定科技新貴。梅塔表示:「大家對電動車的印象不再只是環保,而是市面上最酷炫的商品。」

 

部分人士認為印度業者必須先證明電動車能為消費者省錢,才能推動電動車市場起飛,但印度工程集團Greaves Cotton管理總監巴薩梵哈里(Nagesh Basavanhalli)認為印度市場已開始接納電動車。

 

Greaves Cotton去年投資7.7億盧比買下電動機車製造商Ampere Vehicles三分之二股權。Ampere推出的電動機車瞄準在意價錢的學生及退休族群。

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322000315-260203?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