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由法廣中文部提供《今日經濟 》報導 : 自2015年起,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就超過了中國大陸。2016年第一季度,根據官方數據,印度經濟環比增長7.9%。從財政年度看,2015年4月起至2016年3月底的一年內,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6%。而此時,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正跌至25年來的最低水平。根據中國大陸社科院6月底做出的預測,2016年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可能只有6.6%,也就是說,亞洲兩大強國間的經濟增長差距超過了1個百分點。從這個數字來看,印度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那麼印度是否正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呢?答案似乎並不那麼簡單。點擊收聽本專題
首先,印度官方的統計數據並不比中國大陸的統計數據更可靠。法國《費加羅報》7月5日發表的一篇關於印度經濟形勢的文章指出,分析人士對印度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總是保持懷疑、甚至是非常懷疑的態度。2015年1月,統計部宣布修改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結果是2014年的經濟增長率因此從各方預計的4.7%猛增到了6.9%,令人難以置信地相差了兩個百分點。而各行業的增長數據更讓觀察人士深信這一數據的虛誇,因為當年的工業生產增長只有2.7%。印度財政部也在去年秋季承認諸如企業信貸等經濟指標低迷,導致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間的經濟增長率其實並不超過5%。美林證券集團一名經濟分析師此後在今年6月初的一篇文章中指出,2015-2016年度,印度的增長率應該在4.8%左右,這個數字比官方公布的數據低三個百分點!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經濟學者都如同這個調低了的數據。其次,觀察人士對印度經濟實際增長數字的懷疑既來自印度就業就業和稅收申報制度漏洞重重的現實,也來自對印度社會經濟生活的觀察。嚴重的失業和貧困現實使人不得不對官方公布的高增長數據態度有所保留。現任總理莫迪2014年帶着要每月增加一百萬就業崗位的承諾上台,但如今,當地經濟媒體常用的詞語是:無就業增長。《費加羅報》7月5日引述印度勞動部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2015年頭三個季度里,紡織、汽車、鋼鐵等八大用人最多的行業只創造了15萬5千個就業崗位,只是2014年所創就業崗位的二分之一,若與2009年相比,就只有四分之一。而印度全國22%的就業年齡人口都或者因為失業,或者因為工資太低,或者只是半工,而在尋找工作,更不用說每年還有6百萬新人湧入就業市場。而與失業相伴而行的是嚴重的貧富不均。印度的貧困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仍然高達21.7%,是中國大陸的一倍。其人均收入每年只有1570美元,在世界銀行的排行榜上,處於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下限,而同一時期,中國大陸的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7400美元,處於中等收入國家中的上限水平。無論統計數字與現實的差距如何,印度經濟發展的潛力毋庸置疑。但在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今天,印度經濟是否能取代中國大陸,來引領世界經濟增長呢?如果說中印兩國人口總數相當,也都曾在本世紀初的最初十年領略了幾乎同樣強勁的高增長的話,兩國的經濟體量則相距甚遠。中國大陸已經在2014年晉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進入2016年時已達到11點384萬億美元。而印度同期的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兩萬兩千八百九十億美元。在世界經濟實力排行中只位居第八。此外,目前,印度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例也遠落後於中國大陸。為了改善就業,莫迪政府今年6月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民航、國防等九大產業,為外國直接投資鬆綁,希望藉此推動就業增長。但印度要實現持久的高增長,還需要啟動在銀行、稅收等領域的大規模改革。但政治體制使然,中國大陸的改革可以由政府一聲令下,而莫迪政府則需要在議會機制的掣肘中,談判,妥協,曲折前行。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法廣RFI】印度能否正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法廣中文部)
2016/07/26
【法廣RFI】印度能否正成為世界經濟火車頭?
資料圖片:印度總理莫迪。攝於2015年12月25日阿富汗路透社/Mohammad Ismail
Copyright © 中華民國台灣印度經貿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觀賞的瀏覽器為:Firefox、Google Chrome、Saf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