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ent, please wait..
首頁 > 活動訊息 > 媒體報導
媒體報導
不能錯過的機遇 3策略帶台商搶進印度
2017/12/07

不能錯過的機遇 3策略帶台商搶進印度

 

黃志芳接掌外貿協會後創新做法

黃志芳一直認為,印度是南亞重中之重,因此他在接掌貿協3個月後就成立印度中心,並針對當地市場出3大戰略。包括直接敲門當地大企業、推動旗艦計畫;協助台灣中小企業解決印度市場資訊、法規、物流等問題。第3則是組成產業聯盟的方式,組成國家隊,把台廠動員起來,切入印度市場供應鏈,搶攻最大商機。

 

除了印度有13億人口,黃志芳認為印度市場爆發性很強,台灣不能錯過這個歷史性的機遇。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在印度投資的企業僅有104家,在中國大陸卻有9萬家台商。黃志芳表示,他很瞭解印度的生活飲食習慣和文化差異都可能是讓台商卻步的原因,因此我國業者如果能組成國家隊,以群聚力量降低進入障礙,便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綜效。

黃志芳指出,印度因為宗教信仰與種性制度,民眾認命不仇商,種姓制度也形成職業分工倫理,也有他的優點。他分析,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很認真在治理國家,從去年廢除大鈔事件能夠順利推動,可看出民眾對他施政的支持;莫迪要建1百個智慧城市,正是台灣的商機。

亞洲開發銀行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預測,印度今年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7.4%和7.6%,持續領先中國大陸及東協。此外,印度人口中位數只有27.6歲,勞動人口不斷進入市場,中國大陸則是37、38歲;且印度工資10年沒漲,大陸卻漲了4倍。另印度過去跨邦稅務及法令不一的問題,今年印度7月1日實施新的商品與服務稅(GST)後,投資障礙情況也已逐漸獲得改善。

印度幅員廣大,黃志芳建議我商宜調查印度各區產業特性,善用印度代表處經濟組、貿協的孟買、清奈與加爾各答辦事處及台商組織的資源與協助,選擇適當的投資位置。貿協目前在印度的3個辦事處設有「印度台灣商品行銷中心」,提供我業者展示產品,並配置行銷專員協助推廣。每一位行銷專員服務5家企業,業者每月付台幣1萬元就有專屬印度籍行銷專員;此外,中心也提供小辦公室讓台商短期使用之服務。

印度之外,印尼也是新南向另一個重點國家。印尼是東協經濟規模、人口數量第1的國家,擁有逾2.6億人口,名列全球第4。根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統計,我商1960年起至去年底為止,在印尼投資件數累計共2,425件,總金額逾172億美元,在東協國家中僅次於越南。另根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針對2017年第2季外國人直接投資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廠商在印尼投資件數就已達330件,投資金額為2.95億美元,為印尼的投資來源國排名第13大。

隨著印尼國內產業持續升級、發展,對綠色能源的需求也提高,另我國水產養殖與飼料相關事業,還有遊艇休閒產業,在印尼都大有可為,我國廠商可以提早進入該市場耕耘這些項目。

黃志芳指出,印尼國內目前以智慧城市為國家發展方向,所需的技術與資通訊相關,也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更已發展成為整體解決方案提供者。

貿協今年9月中剛邀請台灣具國際市場實績的10家相關業者,包括中鼎、遠通電收、鼎漢、大同及神通等,至印尼拜訪東南亞最大媒體集團MNC Group,該集團3千公頃的LIDO城市開發案,要建設亞洲最現代化休閒娛樂城立,會有很多合作項目,已邀請對方年底來台做進一步的協商。

(工商時報)

來源: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20000049-26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