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貿協牽線 印度車廠來台大採購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昨(13)日透露,近日印度大型車廠來台參訪國內電動機車產業供應鏈,現場釋出採購需求,包括光陽、三洋、東元等業者均為印商採購對象,未來三年內印度電動車需求將自40萬輛成長到700萬輛,轉單效益可期。
日前包括電動車製造商協會SMEV等五家印度業者訪台,其中,Hero MotoCorp是全球最大摩托車製造商,Ashok Leyland是印度最大商用汽車製造商,Mahindra & Mahindra是印度著名汽車品牌,Hero Eco為電動機車大廠。
黃志芳表示,此次印度買主來台採購,除早先完成的1億美元(約新台幣30億元)採購額度外,後續貿協也安排印商參訪國內廠商,包括三陽工業、光陽工業、東元電機、有量科技、加百裕工業等,印商在參訪後,對台灣汽機車的製造技術大為驚嘆。
黃志芳指出,印度車廠過去合作對象主要是中國大陸廠家,此次來台訪視,在看過台灣的汽機車組裝、製造供應鏈後,當場要求採購、下單。據了解,印度大廠甚至表態希望與台灣機車業者共同合組公司,在印度進行研發、製造、搶攻市場。
三陽指出,印度一年有1,000萬輛的機車市場,規模是台灣的十倍以上,以印度的人口之多,市場空間相當大。
業界也認為,印商大舉來台採購電動汽機車零組件,對台廠將是進軍印度電動車市場的一大契機,在了解台廠競爭力優於他國車廠後,後續將有轉單效應。貿協表示,會更進一步協助台廠搶攻電動車商機。
黃志芳表示,今年已前往印度五次,拜訪當地汽機車大廠,深入與印方建構產業連結,帶回新出爐的印度政府電動車發展政策白皮書,發現當地的電動車市場發展仍在初期,具極大能量。
印度電動車製造商公會理事長Sohinder Gill指出,今年印度電動車規模40萬輛,2020年預計可達700萬輛,三年內印度在電動車領域將成長達到經濟規模,對台廠將有大利基,五年後,每年將有逾1,500萬輛需求。
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在印度投資的企業僅104家,對於印度急遽成長的電動車商機,業界認為,印度的生活飲食習慣和文化差異都是讓台商卻步的原因,我國業者如能組成國家隊,以群聚力量降低進入障礙,可達事半功倍的綜效。

經濟日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