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全球人口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國,但要讓這樣的人口紅利獲得發揮,我們需要在基礎設施上擴大投資,才能實現都市化,讓印度繼續繁榮並永續發展。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印度政府推行了八個重大的基礎建設計畫:
1. 智慧都市
中央將與地方合作,在全國推廣100個智慧都市。截至2017年6月,已有90個城市被選為智能城市。政府將從2017年到2022年向這些城市提供財政援助,提升當地民眾的就業水準與生活質量。
2. 國民住宅
目標是在2022年建設5000萬套住房。這個措施已出現具體成效,據統計,價格低於7.75萬美元的住宅在2017年1月至6月期間佔發售總量的71%,較2016年同期大幅增長52%。
3. 都市化與基礎建設推動
政府的重點是修建公路、鐵路、港口、貨運、發電、農村電氣化和灌溉設施。目前每分鐘就有25~30人從農村遷移到印度主要城市。未來20年內,政府還要投資1.2兆美元改善城市的交通、能源和公共安全。
4. 印度-日本子彈列車計畫
這是印度第一個子彈列車計畫,從孟買到阿莫達巴德,總長508公里的新幹線高速鐵路,總支出定在170億美元。它除了可改善印度城市的基礎設施外,還可創造150萬個工作機會。
5. 港口現代化與海岸社區建設計畫
該計畫總投資近620億美元,是一系列利用國家海岸線和內陸水道推動的工業和都市發展的項目。它將使印度現有的港口基礎設施現代化,也協助漁民和沿海島嶼社區的居民發展生活技能。
6. 成立房地產管理局
為了規範房地產業,政府設立了房地產管理局(RERA)保護購屋者的利益。在RERA下,各州必須設立監管機構作為上訴法庭,並在120天內解決買賣雙方之間的糾紛。房產開發商也有義務把買方70%的收取款項設立單獨賬戶,以滿足建設成本並確保及時完成。
7. 農村電氣化和Swachh Bharat任務
印度對此啟動一項25億美元計劃,要在2018年12月之前向所有家庭免費提供電力。在改善衛生方面,政府要計畫在2019年10月之前,要花費14億美元在全國各地建設1200萬個農村家庭廁所。
8. 電動車計畫
到2030年,印度的電動車計畫產業將在國內創造出3000億美元的電動車電池市場。據估計,這個數字約為全球電池需求量的2/5。這一轉變將在整個印度工業當中創造就業機會、解決污染問題並加強流動性。
這些發展計畫,將大力擴張印度在基礎建設上的投資項目與機會,譬如印度房地產業在2017年上半年的債務和權益投資超過25億美元,其中就有56%用於住宅項目。此外,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也(SEBI)已經批准成立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這將有助於各類投資者投資印度房地產市場。
這些計畫現在只是剛開始,都市化和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動輒幾十年的長期計劃,它替印度債券、印度基礎建設資產、甚至印度股票都提供了難得的投資契機,也將是未來印度資產投資的主軸。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