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製造:主要工業邦生產成本比較
- 圖: 部分亞洲國家每月最低工資比較
- 圖: 印度主要工業邦份及東南亞國家人口
- 表: 部分印度邦份的每月最低工資 (美元)
- 表: 部分印度邦份工業園區的土地價格
- 圖: 印度批發價格指數
- 表: 部分印度邦份工業電費 (2015年7月)
- 圖: 部分印度邦份的整體消費物價指數(城區)
- 地圖: 部分印度邦份的主要海港
- 表: 運往世界部分港口的平均貨運天數
- 地圖: 德里孟買工業走廊覆蓋範圍
- 表: 部分印度邦份的營商便利度排名
印度推出「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 Initiative,簡稱MIII),旨在轉型為全球製造中心。與此同時,由於中國內地的製造成本不斷攀升,港商對遷廠或分散生產業務越來越感興趣。有鑒於此,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前往印度實地考察,訪問了多個邦份的首府,以評估其營商環境,最終選定5個邦份(古吉拉特邦[1]、馬哈拉施特拉邦[2]、安德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及卡納塔克邦)以作比較。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亦走訪德里及附近城市,包括古爾岡(Gurgaon)及諾伊達(Noida);不過,在這個首都區(National Capital Region)[3]內,勞動密集生產業務的成本不斷攀升,故並未納入這次研究之中。據本局研究部訪問的廠商表示,製造商日益把勞動密集業務由首都區搬遷至馬哈拉施特拉邦、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及古吉拉特邦等邦份,以便降低生產成本。我們所選定的5個邦份,最有潛質成為遷廠及分散生產業務的目的地。
勞工
南亞的勞工成本普遍低於東南亞,但製造商卻更有興趣將位於華南的工廠遷往東南亞。盡管如此,印度其實擁有眾多優勢,可以成為一個大有吸引力的遷廠選址,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勞工成本具競爭力,而且預期會維持一段時日。目前,印度的勞工成本不僅較中國為低,亦低於差不多所有東南亞國家,只有緬甸除外。
按照人口及國土面積計算,印度是南亞一個龐大國家,人口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中國,而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不過,印度的人均收入約為中國的五分之一,中長期來說,其製造業可有充裕的低成本勞工。在本文選取以作比較的主要製造業邦份,勞工供應均相當充裕。一些印度邦份的人口甚至可以與緬甸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比肩。印度經濟蓬勃發展,勞工需求旺盛,一二線城市的工作機會不斷增加,促使人口持續從農村遷往城市,並在各邦之間遷徙。
規管工廠營運的法例冗雜
在印度,許多製造活動並無正規作業場所,通常屬於農舍工業、家庭工業及村莊工業,涉及手搖紡織、手工藝及農耕等領域。這些非正規生產單位一般僱用少於10名工人,因此不受《工廠法》(Factories Act)和《商店及機構法》(Shops and Establishment Act)規管,亦毋須遵守《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的相關規定。
相較之下,僱用10人以上並按工廠布局從事製造活動的機構則屬有組織僱用領域,須受最低工資法例規管。印度的最低工資標準相當複雜。所有有組織僱用機構均須遵守每日150盧比(約2.2美元)的全國最低工資規定。就本文討論的所有主要製造業邦份而言,邦內各類製造業職位的最低工資均高於全國水平。
各邦最低工資制度複雜
印度各邦均有本身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且按行業類別制訂複雜程度不一的各式規則。一些邦份設有每日最低工資,其他邦份則按月計算。大部分邦份根據勞動技術水平及所在地區為某一行業制訂複雜的最低工資水平制度。
在印度,最低工資水平不時修訂,其中安德拉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較為頻密,每3個月修訂一次,古吉拉特邦每6個月修訂一次,泰米爾納德邦則一般每年修訂一次。不過,不定期修訂最低工資的邦份亦不在少數。
下表載列5個邦份在一般工廠、電子業及製衣業的最低工資水平。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最低工資一般較高。比較印度各地最低工資時,須同時考慮行業因素。例如,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最低工資標準普遍較高,但其製衣業的最低工資水平卻低於其他邦份。
工業用地價格
這5個邦份均已開發工業園區,供私人投資者設廠。邦政府或私營企業負責提供基礎設施及便利設施,例如接駁公路、電力、供水、污水處理設施及通訊網絡。
邦政府成立的工業開發公司是負責開發及管理工業園區的主要機構。在印度,土地一般以租約方式批出,租期為95至99年,不過亦可通過協商享有永久業權。邦政府提供不同大小的用地,以滿足生產規模各異的製造商需求。邦政府亦經常將整個工業園區指定供特定類型或類別的製造商使用,例如,馬哈拉施特拉邦的蘇巴帕勒工業區(Supa Parner Industrial Area)指定供日本製造商使用。
盡管大部分工業園區用地由工業開發公司單獨開發,部分園區亦會與私營開發商合作。Embassy工業園和馬欣德拉世界城(Mahindra World City)是私營企業負責建設和管理的工業園區典範。
工業園區的土地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理位置。港商考慮遷廠或分散生產業務時,須注意同一邦份內的土地價格亦會相去甚遠,這是因為土地條件大有不同,主要考慮要素包括是否鄰近邦份首府、城區、主要運輸設施及便利設施等。低價地段絕大部分為未開發地皮,附近少有城區開發項目。簡而言之,馬哈拉施特拉邦、安德拉邦及泰米爾納德邦的土地價格相對較高,原因是這些邦份屬於較為發達的工業邦,外商投資程度較高。下表載列部分印度邦份內主要工業區的土地價格(最後一排列出越南地價以作比較,因為越南是相當受歡迎的東南亞國家,近期在遷廠和分散生產業務方面吸引很多港商注意)。
電力供應
電力供應不足是印度工業的一大難題,但許多印度邦份的情況漸有改善。西部及南部邦份(例如古吉拉特邦、安德拉邦及泰米爾納德邦)已有電力盈餘,即使於高峰時段亦會偶爾出現電力不足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許多工業園區積極宣傳其電力供應可靠度高達99%。
印度電費自2013年大漲以來,增勢趨緩。不過,由於電力需求急速增加,加上發電基礎設施(其中許多項目由私營能源公司承接)的龐大投資需要收回成本,預計加價壓力將持續不減。下表為印度電力批發價格指數。
印度各邦採用交叉補貼制度,以工業電費補貼農業及家居電費。各邦均有數家電力供應商,根據用電量劃定不同電費區間。製造商的用電量通常屬於中等至較高的類別。
古吉拉特邦固定電費較高,但每度電費在這5個選定製造業邦份內卻最具競爭力。泰米爾納德邦的工廠數量最多,但電費卻相對較高。古吉拉特邦和卡納塔克邦的電費對製造商而言較為優惠。下表顯示這5個邦份的工業電費,最後一排列出越南電費以資比較。
物價水平
印度的通脹逐漸降低,所有選定邦份均呈現這一趨勢。下圖左側刻度為這5個邦份城區的整體消費物價指數趨勢,右側刻度則是有關邦份2015至16財政年度的通脹率,其中安德拉邦的通脹率最高,約為7%,而全國平均水平則為4%。
南部和東部邦份(包括安德拉邦、泰米爾納德邦和卡納塔克邦)的物價水平整體較高,換言之,製造商須承擔較高的營運成本。馬哈拉施特拉邦雖然是印度最富裕的邦份,但物價水平與其他邦份相比卻較低。
運輸物流
海運是製造商的重要考量因素。下表概述這5個邦份主要海港的位置,各海港均有其自身競爭優勢和腹地。古吉拉特邦的蒙德拉(Mundra)港是在港口基礎上興建的經濟特區,為出口導向型行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馬哈拉施特拉邦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Jawaharlal Nehru Port,簡稱JNPT)是印度最大的港口,腹地橫跨中央邦(Madhya Pradesh)、古吉拉特邦、卡納塔克邦和北印度大部分地區。維薩卡帕特南港主要服務印度東北部、恰蒂斯加爾邦(Chhattisgarh)和奧里薩邦(Orissa)。清奈(Chennai)港是南印度最大的物流中心,為泰米爾納德邦蓬勃發展的製造活動提供支持。卡納塔克邦的門格洛爾(Mangalore)港服務的腹地相對較小,主要為喀拉拉邦(Kerala)和卡納塔克邦。
下表列出由這5個邦份主要港口運貨至香港、上海和鹿特丹所需的平均天數。貨物若運往香港和中國內地,按貨運時間計算,JNPT、維薩卡帕特南和門格洛爾是最佳地點。蒙德拉和清奈更適合運往歐洲的貨品。因此,選擇理想的工廠地點時,亦須考慮目標銷售市場。
就空運而言,各邦首府均設有一個或多個國際機場,為跨境貨運提供支持。在空運貨物方面,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Chhatrapati Shivaji International Airport)曾居印度全國首位,但這一殊榮於2015年被新德里國際機場摘去。不過,該機場仍是印度重要的空運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德里孟買工業走廊(Delhi-Mumbai Industrial Corridor)項目的規劃,一條專用貨運走廊(Dedicated Freight Corridor)將於2019年建成,大大改善陸路貨運(鐵路運輸)的速度和成本,而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物流業勢將大為受惠。德里、艾哈邁達巴德(古吉拉特邦首府)和孟買(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是該條走廊的主要交通節點。馬哈拉施特拉邦新開發的投資區蒂基港投資區(Dighi Port Investment Area)是專用貨運走廊的終點。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物流運輸能力預計將於未來數年得到極大提升。
台灣跨國電子公司富士康(Foxconn)已宣布與馬哈拉施特拉邦簽訂諒解備忘錄(MOU),於該邦投資數十億美元興建新廠房。該公司指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優勢包括擁有一個金融中心以及優秀人才和軟硬件一體設施供應充足。
營商環境
印度營商環境充滿繁文縟節,監管條例冗雜,眾所周知。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政府正積極應對這一問題,於國內開展一系列便利營商的改革措施。2015年9月,世界銀行連同印度政府評估了印度各邦實施便利營商改革措施的進度,並對各邦的表現進行排名。下表載列5個選定邦份的排名。
古吉拉特邦和安德拉邦在便利營商改革方面的成績最為突出,已採納多項便利營商的措施吸引當地及海外投資,另外3個邦份則須加速進行改革。古吉拉特邦和安德拉邦的工廠數量即將趕上傳統製造業大邦泰米爾納德邦,箇中原因由此可見一斑。
另外,這5個邦份均大刀闊斧進行稅務改革,通過網上服務精簡增值稅及中央營業稅(Central Sales Tax)的登記和納稅手續。該等改革大大改善了中小企業的營商便利度。就全國而言,聯邦政府力爭通過商品及服務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法案,令印度成為一個統一的市場,避免重複徵稅。
總結
本文全面闡述5個印度邦份的生產要素成本。在選擇最佳設廠地點時,亦須考慮名義成本、某一地點的相對優勢,以及所涉足的行業。
[3] 首都區是印度指定的大都會區,包括整個德里首都轄區(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NCT) of Delhi)以及哈里亞納邦(Haryana)、北方邦(Uttar Pradesh)及拉賈斯坦邦等鄰近邦份圍繞新德里(New Delhi)的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