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特蒐/印度電商熱浪 掀倉儲物流投資狂潮
電子商務興起、稅制簡化、「印度製造」理念及專屬鐵路運輸系統計畫,預料將帶動印度倉儲與物流需求大增,也正吸引企業與投資人大舉投資印度的倉儲與物流業。
房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預估,到2019年時,印度的倉儲地產需求將增加至1.33億平方公尺,由2014年起的年複合成長率為9%。信評機構標普旗下的印度研究機構Crisil Research預估,倉儲樓板面積的需求成長約在每年6%至8%間。Crisil主管傑哈尼(Binaifer Jehani)表示:「成長主力來自工業用的自動化大型倉庫,而不是目前市場主流、需要運用大量人力的小型倉庫。」
隨著印度線上消費大增,電商公司過去三年已增資50億美元。印度電商龍頭Flipkart 7月表示,在最新一波募資活動募得10億美元。第三大電商Snapdeal則在8月19日指出,已向國際投資人募得5億美元。
據印度網路及行動通訊協會(IAMAI)估計,2009年至2014年印度電商的年複合成長率為34%,規模達164億美元,2015年營收預測將達22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則預測,印度電商市場至2020年將達1,370億美元。

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是倉儲業的利多,因為訂單產品必須運送給消費者。世邦魏理仕集團(CBRE)指出,亞馬遜、Flipkart和Snapdeal已投資22億美元於印度商用不動產,其中多數是倉儲用途。
繁雜過時稅法的革新,也激勵了倉儲需求成長;全印度統一的貨物及服務稅(GST)上路後,企業無須在各地設置效率低的小倉庫。一旦GST法案在國會通過,將帶動大型倉庫需求成長。
印度總理莫迪以「印度製造」吸引外資,在印度對高品質食品的消費提升之際,農業供應鏈,尤其是冷凍倉儲,已成為主要投資標的。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統計,印度蔬菜約有40%在運抵消費者前已損毀,約90%的家禽必須活體運送,主因供應鏈中缺乏冷藏設備。
加拿大楓信金融控股公司(Fairfax)7月買下印度農業商品倉儲公司Sohanlal商品管理公司74%股份,美國穀物及冷藏倉儲公司Blumberg Grain則在6月宣布,投資2.5億美元於印度營運部門。
